《匠人精神》读后感
以匠心铸初心:在技艺与心性中寻找生命的刻度
护理学院 杨佳慧同学
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日本秋山木工创始人——秋山利辉先生的《匠人精神》。当我初读《匠人精神》这本书的时候,我便被秋山先生那质朴而深刻的语言所吸引,他通过自己在木工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,向我们展示了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。他不仅打造出了一流的家具,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徒弟,将“匠人精神”一代代传承下去。这本书看似在讲木工技艺,实则在叩问一个永恒的命题:在这个追求效率与速度的时代,我们该如何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那份纯粹,让生命在专注与热爱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?
秋山先生的学徒要经历长达八年的“魔鬼训练”。前四年先学扫地、端茶、照顾师傅;后四年在木屑与汗水中打磨技艺,最终才能在作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。这让我想起书中那句朴素的箴言:“一流人才的成长,95%靠心性培养,5%靠技艺传授。”这里的“心性”,首先是对事业的热爱——不是把工作当谋生手段,而是视为生命价值的延伸。这种超越功利的热爱,正是匠人精神的起点。而专注,则是让热爱落地的基石。秋山先生说:“10个工匠能有11种意见便是好事一件。”但在各自表达之前,他们必须先学会“倾听木材的声音”——观察每一道纹理的走向,感受每一块木料的呼吸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本质上是一种“沉浸式的专注”,当我们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工作中,时间会变得缓慢,外界的干扰会自然消隐。
书中最震撼我的,是秋山木工的“匠人须知30条”,看似与木工无关的条目,却构成了匠人培养的核心。秋山先生用严苛的方式告诉我们:真正的匠人,首先是“人”的修行。当技艺与德行合二为一,每一件作品都会成为心性的投射。正如秋山木工的家具,之所以能历经百年依然温润如初,正是因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良知与温度。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,这何尝不是一种启示?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职业,扎实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,有同情心,有对他人和世界的敬畏之心。
匠人精神中最动人的一面:传承,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,而是灵魂的对话。老师傅手把手教的,不仅是弹墨线的角度,更是对技艺的敬畏、对完美的执着。但传承不是固守,而是在其中寻找创新的可能。秋山先生鼓励学徒提出不同意见,甚至允许“叛逆”——只要是基于对技艺的热爱与思考。对于我们而言,传承匠人精神,既要守住内心的本真,也要有勇气在自己的领域开拓新的可能。
匠人精神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籍。它不仅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,也让我对生活、工作乃至今后的人生,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。匠人精神的温暖,正是如此:它让我们知道,无论做什么,只要怀着敬畏与热爱,带着责任与温度,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生命的修行,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协作,终将成就比技艺更珍贵的东西。
作为大学生,我们或许不会成为木工匠人,但书中的智慧却适用于人生的每一个领域。当我们在实验室反复调试数据时,当我们在实习岗位处理繁琐事务时,当我们在创新创业中遭遇挫折时,是否还记得秋山学徒们“即使浑身是泥,也要坚持到底”的信念?是否还记得“注重细节、精益求精”的态度?更重要的是,是否还记得“先做人、后做事”的初心?
同学们,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,或许我们需要的,不是急于追赶所谓的“成功”,而是给自己一点时间,像匠人打磨木料那样,慢慢打磨自己的内心,让热爱更纯粹,让专注更持久,让品格更坚实。当我们学会在细节中见精神,在平凡中见卓越,或许就能真正理解“匠人精神”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,而是每一个愿意用心生活、用心做事的人,都能拥有的生命态度。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,以匠心铸初心。
谢谢大家!